研究結果表明,各類PAEs在該污水廠的污水和污泥中均有檢出火山巖廠家,二級處理出水中4種酞酸酯類物質的濃度在0.151~2.419 μg/L。污水中4種酞酸酯的分布規律為MEHP>DBP>DMP>DEP,污泥中4種酞酸酯的分布規律為MEHP>DBP>DEP>DMP。該污水廠二級處理工藝對4種PAEs的去除效果較明顯,去除效率DBP>DEP>DMP>MEHP。
酞酸酯(PAEs)在工業上主要用作增塑劑和軟化劑,該類物質與塑料相容性好,但和聚乙烯等成分僅以氫鍵和范德華力連接,很容易從塑料中滲濾,進入環境。大量研究表明,
酞酸酯可通過呼吸道、火山巖廠家消化道和皮膚等途徑進入生物體,并且在生物體內富集,難分解,嚴重影響人體的內分泌和生殖系統。
以南京某城市污水廠污水和污泥中的酞酸酯類(PAEs)為研究對象,分別采用固相萃取-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(SPE-GC-MS)和超聲提取-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(USE-GC-MS)檢測其中的優先控制污染物鄰苯二甲酸二甲酯(DMP)、鄰苯二甲酸二乙酯(DEP)、鄰苯二甲酸二丁酯(DBP)和鄰苯二甲酸單(2-乙基己基)酯(MEHP),研究其在厭氧/好氧(A/O)污泥處理過程中的分布特征及降解規律。
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作為一類環境激素,火山巖廠家美國國家環保局(EPA)已將酞酸二甲酯(DMP)、酞酸二乙酯(DEP)、酞酸二丁酯(DBP)、酞酸二辛酯(DnOP)、酞酸二乙基己基酯(DEHP)和酞酸丁基芐基酯(BBP)列入優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單,我國也將DMP、DBP和DnOP列為優先控制污染物。具體參見http://www.dowater.com更多相關技術文檔。
目前城市生活污水經污水廠二級工藝或深度處理工藝處理后,常規污染物指標可達到相應排放標準,但其中仍含有微量的、種數較多的有機污染物,
對人類健康和生態安全構成潛在的威脅;然而火山巖廠家關于實際污水中PAEs的存在狀況國內鮮有報道。因此,本研究選擇環境中分布較廣泛的典型內分泌干擾物DMP、DEP、DBP以及MEHP(鄰苯二甲酸(單2-乙基己基)酯),研究其在活性污泥二級處理系統中的分布特征和降解規律,并考察二級處理工藝對其總體的去除效能,為優化微生物為主體的PAEs處理工藝提供重要依據。